1920年8月25日,交战已经有一年之多的苏联与波兰,终于在华沙城下决出了胜利。
优势兵力下的苏联,竟然在华沙败给了处在劣势的波兰军民,这一次的失败预示着苏联在整场战争当中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。
哪怕后期图哈切夫斯基组织的攻势再猛烈,也难以突破波兰人的防御,发展到最后,苏联军队波兰人赶出了国境。
双方从武力斗争又回到了谈判桌上,苏联的底气依然在,对于谈判的条件没有做出太多的让步,波兰也被动接受了苏联人的要求。
虽然战争结束了,但这场战争带来的结局却深深地影响着苏联。
因为它跨过波兰支援德国工人斗争的梦想,最终化为泡影,更是无法实现在欧洲大地实施革命的愿望。
这场本不被西方看好的战争,为何波兰最终能够担起阻止苏联世界革命的重任,波兰的极限操作又是怎么做的?
展开剩余87%苏波战争的背景
一次大战结束之后,东欧的格局有了巨大的变化,德意志、奥匈以及沙俄三大帝国纷纷倒塌,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的小国独立而出。
波兰也趁着这个空档,恢复了灭亡123年的国体,又在欧洲大陆开始呼风唤雨。
它的领导人毕苏斯基更是梦想着恢复波兰立陶宛联邦时的辉煌,因此,它在东部国境上积极作为,企图以快速的军事行动占领更多的国土。
沙俄倒塌之后,乌克兰、白俄罗斯等国也趁机发出了独立的呼声,并在实际行动上给予苏俄以重击。
除此以外,刚刚诞生的苏俄还面临着国内白卫军的内战,使得苏俄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西部的边界问题。
国际上,英法等国也在着重制裁德国,恢复经济,对于东欧的关注相对较弱。
这就使得东欧的上空形成了一层权力的真空地带,波兰作为刚刚诞生的国家,有野心也有能力主宰东欧的一切。
因此毕苏斯基要求波兰军队趁着这个时间差,尽量多的向东部边境以外扩展,在边界问题上形成既定的事实,让苏俄不得不妥协与承认。
刚刚诞生的乌克兰也没有闲着,它与波兰的边境争端也十分突出,波兰的东进与乌克兰的西进形成了尖锐的冲突。
同时,乌克兰也与苏俄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,两国围绕国家独立主权等问题展开了多次的军事较量,最终乌克兰全境基本被苏俄占据。
昔日与波兰有极端冲突的乌克兰中央达拉,在彼得留拉的带领下又迅速投靠了波兰,愿意交出军队与权力,只求波兰能够协助他们打击侵略者苏俄。
毕苏斯基自然十分高兴,在他的设想当中,他要建立一个大而广泛的海间联盟,吸收一次大战独立的周边国家,成立一个联盟性质的组织。
旨在把波兰的世仇德国与沙俄拒之门,可毕苏斯基的海间联盟范围实在太大了,要求的权利也过于集中,自然受到了周边国家的反对。
由此,波兰与苏俄之间的矛盾逐渐白热化,再加上波兰对苏俄国内白卫军的支持,使得苏俄的意见更大。
等到苏俄将国内的邓尼金、高尔察克等反对势力稳定住之后,他迅速调转枪头,开始与波兰针锋相对。
战争双方开始动员
两国之间的战争,从1919年2月就已经零零星星的开始了接触。
只不过此时两国的交战还在可控范围之内,一方面,苏俄内部的高尔察克反动势力极其猖獗,苏俄需要时间击退并稳定国内的局势。
另一方面,波兰也在集结军队,但将作战的重点放在了波罗的海三国,企图将驻扎在此处的红军赶出去,并顺利拿回被红军占领的明斯克。
时间来到1919年底时,苏俄军队终于稳定住了国内的局势,高尔察克的反动势力受损严重,逐渐退去。
波兰也成功夺回波罗的海三国,并驱赶了白俄罗斯的红军。
双方都已经做好了进行大战的准备,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,他们正式走上了战场。
列宁的梦想很简单,既要扶持德国左派,也要将红旗插遍整个欧罗巴。
毕苏斯基也一样有自己的谋划,他的海间联盟必须建立起来,以此来拱卫波兰。
在这样的谋划之下,苏波战争的首战基辅行动正式展开了。
苏联方面的阵容可谓十分强大,既有图哈切夫斯基,也有托洛斯基,斯大林也赫然在列。
组织起来的军队也多达70多万,全部部署在别列津纳河至白俄罗斯前线。
波兰方面也不甘示弱,在国内迅速开始了战争动员。
使得原本只有10万的波兰军队,在两年的时间内迅速扩充至了50万,之后又达到73万之多。
虽然参战的人数大体相同,但波兰武器装备落后,后勤保障更加困难,而且一半的兵力还没有调动到前线。
反观红军却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,组织指挥体系也比较完善,胜利的天平似乎更加倾向于苏俄一方。
苏波战争首战打响
1920年4月12日,准备充足的双方在基辅打响了第1枪。
波兰和乌克兰联军有8万,成功从红军手中夺回了基辅,可他们的高兴还没有持续一个月的时间,就被红军赶出了基辅。
在之后的策略上,红军与波兰方有着明显的不同。
波兰把军队分散在国境线的各处,处处防守,而红军则把军队集中于一处,重点突破波兰的重要地段。
在布琼尼的骑兵协助之下,红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,基本保持了每天32公里的前进速度。
依靠这样的攻击速度,波兰军队被清理出了乌克兰地区,战争转而在波兰境内展开。
根据图哈切夫斯基的作战计划,苏俄将在8月12日拿下华沙,为此双方在华沙集结了重大兵力。
捉襟见肘的波兰依然在华沙防御上投入了90万军民,正规作战部队有11万多,志愿军有8万人,其他人员大多是华沙的居民。
凭借着这一路的胜利,苏俄相信拿下华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,“列宁插旗”的梦想必将实现。
可现实却狠狠的打了红军一记耳光,持续不到一个月的华沙战役,最终在8月31日以红军的失败而结束。
19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骑兵会战,也以苏俄红军的失败而告终。
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战死4000多人,波兰只出现了500人的伤亡。
华沙战斗虽然结束了,但整个苏波战争还没有停止,双方依然在后续的战争上大大出手。
只不过,这种消耗战疲劳的只能是参战双方,最终1920年10月12日交战的双方停止了战争行为,回到了谈判桌前继续谈判。
令人想不到的是,波兰把扩张的领土又还给了各国与苏俄,只要求了赔款。
苏俄也保住了国内的稳定与在东欧地区的利益,双方似乎又达成了一个短暂的和平。
这种和平在苏俄看来是一种巨大的耻辱,昔日的小弟竟然敢在自己的头上动土,这绝对是苏俄所不能容忍的。
于是,便有了20年后苏联瓜分波兰。
至于列宁的梦想与毕苏斯基的谋划,无奈只能成为泡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